1. 首页 > 热门教育

涉过愤怒的海导演谈原生家庭伤害

“建议十八岁以下观众谨慎选择观看。”

《涉过愤怒的海》电影海报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不同于大多数院线电影的温情脉脉,曹保平导演的这部新片讲述了一个近乎残酷的故事:老金为了女儿金丽娜生活无忧,离婚后整日出海捕鱼挣钱,乖巧的女儿却在日本意外死亡。其男友李苗苗作为嫌疑人,竟在母亲景岚的协助下径自回国。老金决心拼尽一切为女复仇……

为了烘托氛围,曹保平特别设计了一场追逐戏,当台风席卷而来,海里的鱼被卷上天空,又重重砸在车窗上,猩红的鱼血和追凶的情绪交相辉映,将整部电影带向高潮。

这是一个典型的曹保平式故事,有他电影里一贯出现的暴力和追逐,也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老金费尽力气终于找到李苗苗后,发现自己才是这场悲剧的源头,根源则是童年时爱的缺失。电影结尾处是一个闪回镜头,金丽娜在日本学习日语,老师让其用“爱”来造句,并说“爱”是一个很重的词,一般用来形容很亲的人对彼此的感情。金丽娜想了半天,吐出一句:“爱,没有。”

片中,女儿金丽娜(周依然饰)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片方供图

这是影片对原著小说最大的改动,原故事的核心就是父亲如何为女儿讨回公道,最后复仇成功。曹保平觉得这样过于规整,人物也不够打动自己,于是有了现在的版本。

这不是曹保平第一次关注原生家庭问题,2013年他执导小成本电影《狗十三》,也是希望通过一个好看的故事提醒观众,缺乏“爱的教育”的亲子关系“是一个认知问题,而不是如何做的问题”。

相比较温和的《狗十三》,《涉过愤怒的海》情感非常激越,全片充满强烈的冲突,让观众无法喘息,曹保平希望以此激发人们的思考。

“太狠了,真敢拍啊!”2023年11月17日,《涉过愤怒的海》在北京举行首映式,许多观众用“狠”来形容这部电影。曹保平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就是要故意揭开一个伤疤,让大家意识到存在问题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当一个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伤害才可能会停止。”

导演曹保平(左)与《涉过愤怒的海》主演周迅(中)、黄渤(右)。片方供图

“在失速状态下,人的复杂性才能出来”

南方周末:自从2016年的《追凶者也》到现在,你已经有七年没有新片上映了,新片《涉过愤怒的海》最初的缘起是什么?

曹保平:我基本上一直在拍偏犯罪类型片的东西。正好当时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就觉得将其改编成电影还是比较规整的,是一个剧情片应该有的样子:有完整的人物,有一个意外事件,最后把问题解决。

但是我也会觉得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有点无趣,还是希望可以在这样一个剧情片逻辑中再做出一些不规整的东西。这个不规整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手段上的,比如叙事的方式,这是表皮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就是内里,就是想要表达什么。我们来回研究小说,想要找到在这个故事基础上能否产生更有意义的话题,找到了现在这个方向。

南方周末:原著故事就是老金为女儿复仇,是一个坚毅的父亲形象,这个主人公哪里打动到你,你才决定创作这样一部电影?

曹保平:不是这个主人公哪里打动了我,这个主人公打动不了我,而是我要想办法给他注入一种新的东西,让其可以打动观众。有时候拍摄一部电影,不见得是有一个让你出发的原点,或者是一个天然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创作者可以赋予作品生命力,让它具有社会意义。

我们是基于小说提供的材料找到了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之前在《狗十三》里讨论过,但是是在一个小格局的范畴内。我们在《涉过愤怒的海》里再去讨论,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凸显,所以我们对原著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等于重新架构了一个故事。

南方周末:你似乎很喜欢“愤怒”这个词,你的第一部电影《光荣的愤怒》的题目就有“愤怒”这个词,这部《涉过愤怒的海》再次以“愤怒”点题,为什么会特别突出这种情绪?

曹保平:不是说我对于愤怒这个情绪多么迷恋,只能说客观上我的电影大多展现了单位时间段内的极致情绪。比如《光荣的愤怒》的开场是主人公要解决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涉过愤怒的海》也是如此。这种电影从开场就把人物置于一个极度艰难的境地,要面对生死考验。这个过程中我要给人物设置障碍,障碍越多反弹就越多,显得更加愤怒,也就更加戏剧化。愤怒是一种外化的东西,从而突出我想表达的主题,让观众对我们的生存状态有所思辨

片中,老金(黄渤饰)意识到自己是位不称职的父亲。片方供图

南方周末:你的电影除了《狗十三》似乎都是犯罪片,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题材?

曹保平:可能还是对人性的复杂和幽暗更感兴趣,极致环境中才能呈现人物的复杂性。我们每个人都差不多,在生活的惯性轨道里,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在失速状态下,人的复杂性才能出来。

南方周末: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特别极端的情况,你如何保证自己创作是可信的?

曹保平:哪怕拍的不是罪案故事,拍的是医生、科学家、艺术家……都很难说完全来自创作者个人的生活经验。我不太同意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事实上,生活无处不在,我们都在生活中,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它是不需要谈论的前提。我同意贡布里希的一句话:艺术来源于艺术。真正好的艺术是在已有的艺术基础上去寻找适合的表达方式。

比如我们说人性的复杂,恐怕没有谁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性的窥探更深刻。像《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杂细微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但现代的小说很少有人会像他那样去写,因为我们的叙述方式不同了,但对人性的窥探所到达的深度可以是一样的。

“过去我们不太讨论原生家庭”

南方周末:正如你所说,《狗十三》已经探讨过原生家庭、亲子关系这样的话题了,这次又在《涉过愤怒的海》里继续讨论,将原生家庭问题作为影片很重要的悬念在最后揭示出来。你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观察和看法是什么?

曹保平:我说一个比较主观的观察,可能有挺大部分家庭,尤其是以前,原生家庭造成的问题都是存在的,只是深浅的区别,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也强烈地感受过。只是过去我们不太讨论它,渐渐就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人的成长是一个难寻轨迹的过程,生命的过程中有各种偶发因素,它们也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原生家庭的问题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会随着我们的不同际遇,落在命运的不同位置,从而影响一个人。为什么要表达这样一个东西?就是要故意揭开一个伤疤,让大家意识到存在问题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当一个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伤害才可能会停止。对于个体来说,早点认识到这点,未来的路可能会顺利一些。

《狗十三》是一个更加作者向的作品,也相对小众,我觉得它的声量和影响都比较有限,这次我们在一个更大体量的电影里去讨论这个问题,价值和意义可能会更大。

导演曹保平2023年11月在北京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南瓜视业供图

南方周末:影片中的青年男女分别做出了比较极端的人生选择,你是如何理解他们的行为的?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但孩子却依然觉得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曹保平:父母也都是受制于自身生活的环境,认知上都是有局限的,正如你说的,老金很爱自己的女儿,该做的都做了。但是对金丽娜来说,她就是感受不到。老金夫妇觉得离婚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影响,许多家庭也是如此。但他们在离婚过程中彼此伤害,将女儿推来推去,沉浸在自己愤怒的情绪中,没有想到孩子因此受到的伤害。

金丽娜是一种边缘障碍型人格,造成了她特别缺爱,就会四处去索爱,结果还碰上了李苗苗这样一个有无良症的人。

李苗苗这种人格属性就更不用说了,他对人是没有情感投入、没有感知的,所有人对他而言都只是工具而已,包括他的恋人,甚至他的母亲。

南方周末:与感觉不到爱的孩子相对比的,还有自觉付出一切的父母。电影的主角老金尽管对女儿存在一些不妥当的教育,但为了给女儿复仇也是不惜生命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对爱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曹保平:老金自认为是很爱女儿的,也愿意为女儿做很多事。但他对爱的理解太粗糙了,他总是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和父亲,他已经做到最好了,为了女儿可以去日本留学,他会冒着风险去捕鱼,差点把命丢了。

在他而言,还能比这样更爱孩子的吗?想留学就送你去留学,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长大了,难道这不就是爱吗?但从精神层面来说,这些东西也可以说和爱没有关系,只是一种责任,是责任让他认为自己应该付出。

生活里,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把你养大了,还要怎么样?但我们也可以反问:你不养大我自己也会长大。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就是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不是说有血缘关系天生就是有爱的,血缘关系里的爱也是需要付出和建立的。我们的认知经常会觉得亲人之间天然就存在爱,却忽略了理解什么是爱。

南方周末:比起老金的粗糙和严厉,李苗苗的母亲景岚对儿子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为什么她也没能将儿子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曹保平:景岚可以说是老金的镜像,虽然他俩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景岚的生活可以说非常优渥,有很雄厚的家庭背景。这样的女性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追求绝对的掌控权。加上她对心理学缺乏认知,拒绝承认儿子是个恶魔,给他找各种理由开脱,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一种纵容。当问题越来越严重,她又因为自大和强势拒绝承认自己错了,后来就选择了离异、出国,这是一种逃避。逃避之后为了弥补内心的亏欠,她对儿子就更加纵容。

南方周末: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溺爱几乎是很多家长的两种常态,很多家庭都是如此,你觉得如何解决这种代际间存在的问题?

曹保平:这是一个认知问题,而不是如何做的问题。老金也好,景岚也罢,都不能说他们是不善良的人。但我们的认知局限了我们的行为,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去教育和陪伴孩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都在按照自己以往的价值观和自己的成长轨迹去要求孩子,所谓的“十年媳妇熬成婆”,一旦拥有权力后,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再加倍施加到自己能够控制的人身上。

过去人们普遍认识不到这个问题,没有把对孩子的教育当做一门学问,认为自己应该理解孩子,思考如何与之相处,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盲目的认知来完成的。我觉得现在这种情况好很多了,这方面的讨论很丰富,还出版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我的美术指导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和我发了一晚上微信讨论,说自己的感触很深,要好好思考如何与孩子相处。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伤害,我们不能逃避,假装它不存在,越早认识它,才有机会越早矫正。

南方周末记者 余雅琴

责编 刘悠翔

网友看法

1、网友小光光0666:[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

2、网友凉月入秋:烈日灼心,看了好几遍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迎合教育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